新闻资讯
一家从事各类综合性办公楼等物业管理及配套服务的企业

物业安全管理发展前景展望

分类: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:2019-06-21 939次浏览

      1.科技创新成为物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

      物业安全管理具有专业性强、管理与服务并存性、受制性等特点,面临安全管理思维方式僵化、认知不足、法律法规不健全、安全信息不对称、监管监察方式传统的严峻挑战,必须向以安全指数目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,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方式转变,走规范、透明、科学预警的发展道路,实现物业安全管理从粗放、单一向精细、复合转变,提高物业安全管理发展持续性。面对新形势、新要求,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,推进物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解决物业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,通过多元互助,提升物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指数。

      我们高兴地看到,一些物业服务企业依托品牌与资源优势,不断刷新、颠覆物业安全管理模式。比如,物业发布黑猫一号(室内款)产品,功能优势支持人脸、刷卡、二维码、摇一摇、访客身份验证等多种开门方式,人脸开门,忘卡无忧,自行车、电动车和婴儿车快速通行;“住这儿”4.0逐步迭代上线,更好地满足“人与物业、人与商业、人与人”之间的关系;“全数字消防体系”的研发也已经启动,全数字消防体系涵盖项目消防系统的全生命周期,最大的亮点是实现消防安全隐患目标的立体化与时限预警。又如在本次金砖国家会议中,一种叫做人行智能通道的技术产品应运而生,这种通道产品不仅能起到有限的安防安检作用,更是能够在各种场合充当智能交通疏导员的角色,在一些特定场合更是能发挥控制人流的作用。可以预见,在物业管理中科技创新必将成为安全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      2.物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将进一步完善

      伴随着《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管理办法》的颁布与实施,开启了全国性物业安全管理工作法规建设、完善的序幕,通过依法制定规则来规范有关主体的行为,并通过加强日常指导、监督和管理,创造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物业管理市场环境。目前,物业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盲点、痛点,在管理责任边界上仍存在较大分歧,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物业管理的发展,影响物业管理行业社会形象及诚信度,物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迫在眉睫。

    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在更大范围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并再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,使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公正;确定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措施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提升中国制造品质。会议同时决定取消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。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,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这一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。物业安全质量标准规范重要性愈发凸显,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,沿着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轨迹,结合物业安全管理的具体环境,持续深化构建、完善物业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标准,不再单一地看待物业HES标准体系,而是将标准触角延伸至供应链及相关方安全管理体系中……总之,物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。

      3.物业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体制将与诚信、失信奖惩体制深度结合

      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”,是物业管理行业真实的写照,在这个阳光照耀下的大体制背景下,诚信露出它真实的面容,借助科技的力量,正实现着万物万联的伟大构想,物业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体制与诚信、失信奖惩体制深度结合仅是构想中的一环。在今年的中国物协会长会议上,确定2017年为行业诚信建设年,中国物协已将其列为工作重点,配合国家层面的信用体系建设,在信用评价标准、方法、重点领域、失信惩罚、信用资源共享等实际问题上,行业已经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突破。物业安全管理即可理解为重点领域。目前,物业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体制正在呈现多维化、智能化,物业服务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诚信与失信将随时暴露在监管的“显微镜”下,物业安全管理监督监察体制与诚信、失信奖惩体制深度结合将成为行业共识。